淺析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
2015年04月16日資源
一、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自導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它是一個結構化的產業組織模式,包含了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
但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存在缺陷。實踐中,核心企業往往通過推遲對供應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銷商轉移庫存來實現自己的財務經濟性。但這些做法實際上形成了對上游下游的資金擠壓。這樣一種簡單的成本轉移,沒有真正體現供應鏈成員之間利益共通的原則。供應鏈上下游分擔了核心企業的資金風險,但沒得到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
而供應鏈金融是把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及其相關的上下游配套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以產業鏈為依托、以交易環節為重點、以資金調配為主線、以風險管理為保證、以實現共贏為目標,將金融服務在整條供應鏈全面鋪開。通過供應鏈上下游資金的統籌安排,合理分配各個節點的資金流動性,對供應鏈的不同節點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財務成本的最小化。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出現之前,我國的供應鏈金融是由商業銀行來主導。
供應鏈金融與傳統金融對比,最核心的區別在于信用評價標準。傳統金融標準單一,僅僅關注借款企業本身的信用水平和財務狀況,容易使具有經營優勢但自身資質一般的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融資。與之相比,供應鏈金融不是單純考慮企業自身,而是充分考慮其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高度關聯性和利益趨同性,把握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對其他企業的掌控力和信用支持,注重從整體供應鏈的角度對借款企業進行信用評價。
二、供應鏈金融+P2P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供應鏈金融與P2P的融合成為2014年起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對于P2P行業來說,供應鏈金融是一個新興領域,這種模式的興起有其必要性。
首先,從P2P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經過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有相當一部分的P2P網貸平臺的運營模式趨向雷同,行業競爭也日益激烈,在競爭中敗退的平臺不在少數。若想要保持P2P行業的活力和可持續性并保證P2P公司的未來發展,公司應該尋求新的發展模式,實現與其他公司的差異化競爭,盡可能避免遭到行業洗牌。同時,P2P平臺還面臨風險加劇、資產端難以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困境。2014年以來,業務風險集中爆發,已經先后有紅嶺創投、陸金所、銅板街等知名機構出現大筆不良壞賬。根據零壹數據統計結果,截止到2015年2月28日,納入統計的平臺共2133家(僅包括有線上業務的P2P平臺),其中正常運營的有1611家,其余有522家出現問題而倒閉退出行業。可見,P2P平臺需要獲得更加優質的資產端來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其次,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來看,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多層次的貿易層級在產業鏈中需承擔 “墊資”任務,供應鏈領域存在融資需求巨大與融資困難之間的矛盾;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業務主要依賴自有資金,但有限的自有資金規模限制了供應鏈融資業務規模的拓展,如果擴大業務范圍,企業必須從外部獲取高成本資金來滿足業務需求,這又勢必將推高借款成本,加大了融資企業的財務負擔。
另外,金融業務最終還是要服務于實體經濟,供應鏈金融也是比較符合這種定位的領域。如果平臺把資金投放在扶持實體經濟的供應鏈上,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好處,也符合目前的政策導向。
因此,“供應鏈金融+P2P”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互聯網金融來自信息網絡,供應鏈金融來自物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