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實現多方共贏的金融創新服務
2015年04月20日資源
加入WTO,中國的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中國企業的競爭手段也在不斷地革新和變化,市場競爭已由原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為滿足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而創新發展的金融業務,其目的是為了實現供應鏈條上的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及銀行等各參與主體的多方共贏。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多方共贏
一、供應鏈金融的含義及需求分析
1、供應鏈金融的含義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基于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而發展出來的創新金融服務,主要原因為:在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中,對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和整合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企業一般可以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及與外部信息的對接來對信息流進行控制;通過自身倉庫管理或借助第三方物流倉儲公司對貨物流進行控制;而唯獨對資金流的控制缺乏手段,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就應運而生。供應鏈金融具體是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出發,結合企業的上下游和貨物動產,為企業在獲取訂單、采購原材料、生產制造和銷售貨物等環節提供的,有針對性的信用增級、融資、擔保、結算、賬款管理、風險參與及風險規避等各種金融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為企業盤活資金流的同時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境內外商業銀行、財務公司,乃至物流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和利潤的集中增長點。
2、不同供應鏈經營模式對供應鏈金融的需求
企業在進行供應鏈經營管理中會采取不同的實踐模式,同時也會對供應鏈金融產生不同的需求:
第一類,品牌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品牌型企業一般在國內和全球擁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技術、專利和管理等方面在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對于供應鏈管理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這類企業一般多出現在IT和PC產業中,多通過“直接銷售”或“個性化定制”的供應鏈管理手段,實現最終用戶和零配件供應商之間的直接信息傳遞,并由供應商將貨物直接送達到最終用戶手中。戴爾公司是締造該種供應鏈模式的先驅,國內的聯想集團也緊隨其后,自從購并了IBM后,聯想建立了以直銷針對大客戶、以分銷渠道針對中小客戶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對于品牌型企業,供應鏈金融的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匯率和資金風險規避、資金收付便利、財務成本控制和離岸業務需求等方面。
第二類,能源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能源型企業主要從事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加工、運輸和運用,在供應鏈的經營管理中,也多具有涉及環節多、過程復雜,產、供、銷關系協調難度大的特征。以石油行業為例,石油行業的供應鏈大致可分為原材料供應、勘探與生產、運輸、煉油、化工、分銷和最終用戶等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主導整個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成為整個供應鏈上的管理中心、信息集成與交互中心和協調控制中心。對于核心企業的金融需求而言,不但是要通過較為強勢的地位降低自身的財務成本、靈活付款條件、保障資金回籠,還需為它的上游或下游企業進行信用增級或獲取融資便利,從而進一步緊密供應鏈上其他利益共同體的關系,為自身擴大采購和銷售爭取有利條件。
第三類,貿易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傳統的貿易型企業一般都是為客戶從事買賣交易的中介企業,承擔著供應鏈上經銷商的主要角色,但隨著現代企業經營模式的不斷進步,許多中國的貿易企業都已從一個國內的貿易商成長為一個以供應鏈為主要運作管理模式的跨國貿易集團。這類企業一般在國外設立了采購公司,并與上游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伙伴關系,通過自身廣泛有效的銷售渠道為上游企業尋覓到最佳的買方客戶;對下游客戶或采購商,企業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采購方案設計,在最合適的地方為下游企業采購到最合適的貨品,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還會提供質量控制、產品設計等高附加值的服務,以此穩定和回饋下游客戶。對于該類貿易型企業在供應鏈經營管理上的金融服務需求主要集中在:回籠資金和采購資金的良好匹配,結算工具的靈活使用以及在周轉資金不靈情況下的融資需求。
第四類,制造主導供應鏈經營模式。中國的制造型企業很多是以配套加工為主要的經營模式,因具備勞動密集型的特點而具有一定競爭優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這類企業從轉換成本、逆杠桿操作和動態競爭的角度出發逐漸走出國門,作為制造端環節,深嵌在全球供應鏈環節之中。他們面對的上游企業是國際市場的原材料和能源供應商,面對的下游企業是可能遍布全球的采購商,這些日益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企業,面臨著全球采購需求壓力巨大、生產成本高漲和非關稅壁壘增多等眾多難題,在加強自身對信息管理和存貨管理水平的同時,這類企業,特別是已經走出國門的中國制造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尤為巨大,主要集中在:融資需求、結算工具需求。應收賬款管理和融資需求、離岸業務需求和匯率風險規避需求。
二、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期,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走在了我國金融機構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前列。2006年深圳發展銀行將自身定位為專業的貿易融資銀行,并整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制度支持、物流金融、產品支持。信息管理和組織管理的五大平臺,統籌資源,集中發展供應鏈金融模式業務;2006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及在線賬款管理方案、采購商支持方案、供應商支持方案、區內企業貿易融資方案、船舶出口服務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六個子方案,通過對象、行業和產品的不同緯度,為企業提供多方位的組合服務方案。2007年,浦發銀行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服務內涵,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整體服務理念,將供應鏈融資服務、供應鏈電子化服務和離岸銀行服務統一于“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方案中,緊密連接了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國內和國際市場,延伸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范圍,為供應鏈上各參與主體進一步提升盈利空間;民生銀行于2005年11月成立了貿易金融部,定位于“走專業化道路,做特色貿易金融”,建立起專業化的垂直營銷體系、評審體系和業務操作體系,為開展供應鏈金融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供應鏈金融對供應鏈條上各參與主體的意義
1、對于核心企業
本文所指的核心企業是指自身資質和規模較強,具有一定采購和銷售能力,且在供應鏈或產業鏈上能起到核心作用的企業。該類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以下難題,姐在原材料采購的過程中,無法對交易對手取得信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存貨管理占據了較大成本;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無法及時收回款項,對賬款的管理缺乏精力或由于交易對手的資金問題,使企業無法擴大銷售、提高收益等等。對于該類企業的上述問題,商業銀行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為企業提供交易對手信用保障、應收賬款管理和融資,以及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的輸出監管等組合業務,為核心企業解決上述難題的同時,為核心企業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
2、對于上下游企業
本文所指的上下游企業是指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采購或經銷商,特指資質和規模較弱,采購或銷售能力不強,且在供應鏈或產業鏈中處于從屬地位的企業。該類企業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中小企業,不同的是,他們處于核心或強勢企業的供應鏈條中,該類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以下難題,如:在項目競標或訂單獲取的過程中,交易對手對企業缺乏了解和信任;在原材料采購的過程中,企業沒有足夠的周轉資金,品牌信用、對手信息和談判地位: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來擴大產能、管理存貨;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企業沒有較好的交易條件和賬款回收的能力等等。對于該類企業的上述問題,商業銀行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為其出借銀行信用或借助較強勢上下游企業的信用為企業進行信用增級,提高企業的資信水平和談判地位;可以通過存貨及強勢采購商的付款能力為企業進行短期融資等服務,直接為該類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間接為上下游較強勢企業穩定了交易對手,擴大了采購和銷售能力。
3、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
本文所指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指通過以加強物流倉儲、分揀、包裝的綜合業務操作能力,提供完整的第三方物流綜合解決方案而獲取利潤和競爭優勢的企業。該類企業是我國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將貨物流管理外包后應運而生且快速發展的產物,雖然該類企業在近年來不斷挖掘自身的服務價值,但由于受到經營范圍和資金規模的局限,始終無法將競爭優勢擴張到最大。與商業銀行合作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借助商業銀行的資金實力、客戶資源和融資渠道,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爭取客戶資源、拓展服務范圍,最終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4、對于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的戰略轉型包括公司治理結構、組織體系、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績效考核、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轉型和調整。供應鏈金融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
1)業務結構方面。作為銀行的一個新興業務領域,供應鏈金融業務覆蓋范圍很廣,涵蓋國際業務和國內業務,表內和表外業務,包括:授信融資、支付結算、應收賬款融資、現金管理、電子銀行、避險理財和交易托管等多個業務品種。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增加商業銀行交叉銷售機會,有效帶動中間業務、結算業務和低成本結算性存款的發展,也有助于優化業務結構,與我國商業銀行由傳統的借貸型銀行向先進的交易型銀行轉型的目標相適應。
2)客戶結構方面。供應鏈金融的大部分客戶對象是規模較小或資質較弱的中小企業,擴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和銀行服務可以調整中國商業銀行以大客戶為主的客戶結構,分散客戶集中度的風險,對占中國企業絕大多數比例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另外,供應鏈金融還有利于培育商業銀行的潛在客戶,商業銀行作為供應鏈上資金流動的連接節點,可以向上或向下提供延伸服務,不斷深入對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挖掘和開發,使得生產廠商、物流企業、零售商或最終消費者的資金流在銀行體系內部實現良性循環,從而開拓出新的客戶群,提高營銷效率的同時降低營銷成本。
3)收益方面。根據《巴塞爾協議Ⅱ》對銀行風險資產管理的要求,風險資產權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銀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業務自償性的特點,保理、出口押匯、打包貸款、票據貼現、信用證開立和福費廷等供應鏈金融產品相較于其他業務風險資產權重較小,有利于突破資本約束的限制,改變中國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在傳統發展模式下,風險資產規模擴張過快、信貸結構不盡合理和不良資產比率較高的現狀,同時改善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擴大中間業務收入來源的同時穩定結算性存款。
四、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
本文列舉下列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加以說明:
1.動產質押業務
動產質押業務是銀行以借款人的自有貨物作為質押物,向借款人發放授信貸款的業務。隨著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的發展,動產質押業務也出現了發展和創新出了動態動產質押業務,即核定庫存質押業務,較之靜態動產質押(非核定庫存質押)最大的區別在于:商業銀行在動態動產質押中除了對借款企業的存貨核定質押率,并給與一定比例的授信金額以外,還會根據存貨的價值核定一個最低價值控制線,當貨物價值在控制線之上時,借款企業可自行向第三方物流企業提出提貨或者換貨的申請:當貨物價值在控制線之下時,借款企業必須向商業銀行提出申請,第三方物流企業根據銀行的指令進行提貨或換貨操作;而靜態動產質押業務,借款企業不得隨意提取或更換其已質押給商業銀行的貨物,除非補入保證金、歸還銀行授信或者增加其他擔保。
2、倉單質押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倉單可以作為權利憑證進行質押,以倉單質押的,應當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將權利憑證出質給質權人,質押合同自憑證交付之日起生效。倉單一般是指倉庫業者接受顧客(貨主)的委托,將貨物受存入庫以后向存貨人開具的說明存貨情況的存單。倉單質押一般可以分為標準倉單質押和非標準倉單質押兩種模式:
1)標準倉單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由期貨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在完成入庫商品的驗收、確認合格后簽發給貨主并在期貨交易所注冊生效的提貨權憑證,標準倉單經期貨交易所注冊后,可用于進行交割、交易、轉讓、抵押、質押和注銷等。標準倉單質押是指商業銀行以標準倉單為質押物,給與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出質人)一定金額融資的授信業務。
2)非標準倉單是指由商業銀行評估認可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出具的,以在生產、物流領域有較強變現能力的通用產品為形式表現的權益憑證。非標準倉單質押是指商業銀行以非標準倉單位質押物,給與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出質人)一定金額融資的授信業務。從中國商業銀行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物流金融的業務領域出發,非標準倉單質押業務更具有代表性。
3.保兌倉(廠商銀)業務
保兌倉業務是基于上下游和商品提貨權的一種供應鏈金融業務,之所以也可以稱為“廠商銀”業務,主要是因為該業務是通過生產商、經銷商、倉庫和銀行的四方簽署合作協議而開展的特定業務模式,銀行承兌匯票是該模式下的主要銀行產品和金融工具。商業銀行以控制經銷商向生產商購買的有關商品的提貨權為手段,為經銷商提供融資授信,并對應其銷售回款的金額逐筆釋放貨物的貨權。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會盡可能爭取生產商對經銷商付款的擔保或對貨物的回購責任,并爭取由可以信任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為貨物進行全程監管,以規避業務風險。
保兌倉或廠商銀是典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在經銷商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基礎上,更引入了供應商,不但在業務中體現了較為真實的貿易背景,通過供應鏈條的挖掘和衍生,商業銀行擴大了對業務授信風險的掌控手段:1)許多供應商為了進一步擴大銷售和穩定下游,愿意以自身的資信或實力為下游提供擔保和回購,商業銀行多了一個授信保證;2)商業銀行對貨權的把握,在授信初期是基于對供應商的信任以及由經銷商(借款企業)提供的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在授信后期是基于對經銷商(借款企業)銷售回款的封閉管理,錢款與貨權一一對應,充分體現了物流金融中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充分匹配;3)選擇資金信賴或認可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強對貨物的倉儲和運輸管理,使得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的貨權更為穩固。這種業務模式,實現了融資企業的杠桿采購和供應商的批量銷售,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收益,實現了多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