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在中國的前景如何
2015年04月21日資源
看了一下各方的回答,討論得比較宏觀,而且下的判斷結論比較多,但事實好像不是特別充分。自己學的是供應鏈管理,而從事的工作供應鏈金融這塊,所以有一點點體悟吧算是。
因為花很多時間去說明和厘清事實不是我的風格,但個人認為,掌握清楚一個事物的本質和認識,取決于它和其他事物的相似與不同點,特別是關鍵細節上的,是核心。換句話說,如果能把相似概念的不同點以及表面相關度不是很高但在邏輯或者程序像的類似找出來,會比較容易了解一個新的概念。
題主的問題非常大,以至于我有點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同時,一直覺得,要回答正確一個問題,首先要以下的一些自問自答就算是對前面的拾遺補漏吧。
1.供應鏈是什么?換句話說,供應鏈是區別和相似于什么概念呢?新的歸納特征又意味著什么?
雖然供應鏈的概念一直以來是定義不清的,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但肯定都有的描述是,鏈狀結構,上下游,三流合一(信息流、物流、現金流,其中信息流并非中文字面上的信息,具體請看有關教材)。看百度可以了解概念。供應鏈其實就是一個視角,這個視角并非基于單獨某一個企業,而是覆蓋了某一服務或產品在被最終消費之前所有的生產和交易過程以及其參與者的一個結構,也就是一個系統性的、集成的視角。在觀察和理解這個結構的時候,你首先是作為第三人,然后是里面的某一環節來觀察。評價他們運作的好壞以及交易特征,就用三流合一的“程度”來評判效率。
那這個視角來理解這些交易,會有什么新的特征呢?或者說,這個視角下,是不是發現了原來覺得是最好的做法里面其實不是最好的,而是由更好的辦法呢?
e.g.通常認為,廠家應該在最有經濟規模下面進行生產,那么這時候成本是最低的(攤分)。但是從整體供應鏈來看,因為市場范圍、儲存成本、分銷能力等等,是有限的,大量的生產會導致庫存,而庫存的價值也許是不穩定的,導致在整個供應鏈來看,成本是增加的,效率會降低。(比如Zara和大量積壓的其他品牌)
又比如,大規模低成本運輸手段會認為是最優運輸,但是當物流能力增加之后,可能采取更昂貴但是快速或者特別準時的運輸手段會是最優。(因為后者可能可以節約庫存地點從而減少安全庫存水平或者儲存成本,從而提升庫存的效率,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倉庫可以做到多個倉庫的事情,相當于一切在途和分庫的庫存都節省放在總庫了)等等
有一本書,作者是M.Hugo《供應鏈管理精要》,可以概要有精確地了解,建議讀讀。
=====================
以上回答的是新的視角審視這些交易問題,是否發現其他更優的組合和交易結構,那么要實現這樣的交易結構,事實上無法采取原有的資金推動方法。(貨物到了,錢沒到,也是沒法實現交易吧;貨按照訂單生產好了但是經營上沒有錢買,還是庫存躺著吧)
換句話說,如果新的交易結構可以使得信息流和物流都加速了,那么可能制約供應鏈效率的,是資金流。也就是說,新的交易結構需要一種更優的組合。
從資金流的角度來講,過往的銀行授信,信息不對稱以及貨權不對稱比較多,但是現在更加可視化之后,提供的新信息是否可以有助于讓銀行控制風險從而開發出新的金融方案呢?
2.供應鏈金融是什么?
供應鏈金融,其實就是服務于某種供應鏈交易結構下面,適用的產品組合。這些產品組合既是說基礎工具,比如是基于銀行承兌匯票還是流動資金貸款還是信用證還是保函還是...,也是說授信方案的打包,比如訂單融資、存貨融資、預付款融資、保理、先票后貨、保兌倉....。這樣來看,就是貿易融資的概念了,因為貿易融資是自償的,當能夠保證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風險會低。
但這個要求:閉環操作,全流程覆蓋。
這里面要展開說就要說很久了,建議各位了解一下貿易融資和流貸的區別,貿易融資的風控手段是如何,不同主體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是怎樣的,產品組合是如何。
3.供應鏈的流程和操作特征是什么?
上面有些同志回答供應鏈的時候,通常會想到1+N批量開發客戶批量操作業務(這個也是剛開始火的時候的優勢),圍繞核心企業,然后利用核心企業的信用增級等等。
但是,也有很多誤解的地方發生在這里。比如,聯保貸款,信用擔保(好像還有同志說,直接占用核心企業額度,這個問題從風控的角度來說,實際上很成問題,因為這就已經是集團授信的概念了,但是償付沒法做到),甚至是集團授信,有很么異同。
其實每個授信方案都風險特征有關,這個又和交易結構有關。這里的核心是供應鏈的風險控制,是通過核心企業來進行信用增級,但是這個信用增級,并非通過擔保(所以不存在占用額度的情況),而是通過真實貿易背景當中,核心企業的購買或者銷售能力來做到的。這一點,是區別供應鏈金融與授信(就是傳統的主體授信)的核心。
至于三方或者四方交易結構啊這些,通常是銀行為了間接實現貨權而進行風控的措施,這里面當然也是涉及一些多方博弈啊,還有串謀問題(比如很火的鋼貿融資),這個是后話。
4.關于前景
以上的這些產品方案,背景知識,觀察角度以及研究理論,其實10年前框架就出來而且挺仔細,為什么一直不溫不火,而現在火起來了呢?
純屬個人的判斷是,很可能與利率市場化(資本占用)、組織結構和考核(高層推下面),實業環境(現在的交易和以往做生意不同了,比如電子商務),簡要的,就是環境變了,原來玩法遇到很多問題,需要新的工具去解決。這個,只能到你真的去操作了,才能有感受了。
5.其他
5.1供應鏈業務,是否都是表外?不是,表外和表內與這個沒區別。(有部分銀行是因為某些業務難做或者監管嚴,比如房地產融資,變相用這方面的名義開展,這個是另說,不過也和表內外無關)
5.2供應鏈的風險?信用風險通過貿易背景來實現風險隔離(融資業務與非融資業務分開),風險轉化(信用風險變為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風險控制措施當然和一般的信用貸款有所不同啦。簡要的,供應鏈的管風險,是管到具體的每筆交易當中去的,并非定期看看授信主體現金流是不是正常,有沒跑路,有沒財務上的問題(當然,這些也是要做的。。。)
5.3推動力?如果核心企業可以做到信用增級,不管是通過回購還是通過保貼(擦邊啊擦邊球),而且不用入表,那么核心企業動機很強;如果是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有穩定交易歷史但是不能引入核心企業做批量,那么中小企業發起很強。具體看行業的具體情況。
5.4產業金融和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是貿易金融,在產業金融這個概念里面吧算是。。。有些銀行的產業金融,還包括了投行業務或者其他增值服務,這個,看每個銀行風格吧。